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研究人员发现了视网膜细胞清除废物过程中功能障碍的根源。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科学家们发表的一份报告详细阐述了AKT2因子的改变如何影响溶酶体细胞器的功能,并导致视网膜上产生一种名为drusen的沉积物,这是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标志。根据研究人员的说法,这些发现表明,囊肿形成是akt2相关溶酶体功能障碍的下游效应,并指出了治疗干预的新靶点。
溶酶体就像细胞的垃圾处理器,它们在维持眼睛的感光视网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组成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的关键细胞为视网膜上活跃的神经元提供氧气和营养。它们还通过溶酶体收集和处理视网膜的废物。细胞处理这些废物的能力的失败导致了肾小球的形成。随着AMD的进展,结节数量和体积增加。但是,尽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毒瘤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个谜。
在小鼠中,研究人员操纵了RPE中AKT2的表达水平。当它们过表达AKT2时,溶酶体失去正常功能,小鼠出现干性AMD症状,如RPE变性。研究人员在患有AMD的人类供体的RPE细胞或患者干细胞产生的RPE细胞中发现了类似的特征。来自捐赠者的细胞拥有一种叫做CFH Y402H的基因变体,这种基因变体会增加AMD的风险,AKT2的表达相对较高,溶酶体功能缺陷,并形成积水沉积物。
这项研究的发现为未来治疗干性黄斑变性提供了可能的基础,目前尚无治疗方法。在美国,黄斑变性是导致视力丧失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干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在感光视网膜的黄斑区域发病,黄斑是人们用来获得锐利的中央视觉的区域。
该研究建立在Ruchi Sharma博士之前发表的工作基础上,他也是NEI眼部干细胞和转化研究部的成员,他开发了AMD患者干细胞衍生的RPE模型(Sharma等人,2021)。
Kapil Bharti博士和Ruchi Sharma博士。他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眼科研究所校内研究项目眼干细胞和转化研究(OSCTR)部门的联合负责人。
高希S, Sharma R,等。AKT2/SIRT5/TFEB通路作为非新生血管性AMD的潜在治疗靶点。自然科学学报。2024;07;15(1):6150。doi: 10.1038 / s41467 - 024 - 50500 - z。
Sharma R,等。上皮表型恢复药物在iPSC模型中抑制黄斑变性表型。自然科学学报。2021;12(1):7293。doi: 10.1038 / s41467 - 021 - 27488 - x。
本新闻稿描述了一项基本研究发现。基础研究增加了我们对人类行为和生物学的理解,这是推进新的和更好的方法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础。科学是一个不可预测的渐进过程——每一项研究的进展都建立在过去的发现之上,而且往往是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如果没有基础研究的知识,大多数临床进展是不可能的。要了解更多关于基础研究的信息,请访问https://www.nih.gov/news-events/basic-research-digital-media-kit。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