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者专栏 > 正文

研究显示,不良的童年经历可能会使新加坡每年损失约11.8亿美元

  

  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could cost Singapore about $1.18 billion a year, study reveals

  新加坡——那些在童年经历过创伤的人,比如情感被忽视、父母死亡或分居,每年可能会使新加坡损失约11.8亿美元的旷工、生产力下降和医疗资源的使用。

  这是新加坡心理健康研究所(IMH)和KK妇女儿童医院(KKH)最近就不良童年经历(ace)的经济和社会成本进行的一项研究的主要发现之一。

  研究人员在7月16日的一份声明中说,这些事件发生在人生的前18年,其影响会持续整个人的一生,并导致更高的医疗成本和工作效率下降。

  IMH医学委员会(研究)助理主席Mythily Subramaniam博士表示,这项研究首次确定了新加坡人口中ace的经济成本。

  与没有此类经历的人相比,至少经历过一次ACE的人每年的医疗保健和生产力成本高出767美元,而经历过三次或更多ACE的人每年的医疗保健和生产力成本高出2168美元。

  这项最新研究是2016年启动的新加坡精神健康研究的一部分,该研究旨在了解新加坡精神障碍的患病率。早期的研究发现,从出生到18岁,近三分之二的成年人至少经历过一次压力或创伤性事件。

  最新的研究发表在2024年6月的《心理创伤:理论、研究、实践和政策》杂志上。它涉及2016年至2018年期间进行的调查,其中包括早期研究中4,441名新加坡居民的代表性样本。他们被问及欺凌、目睹家庭暴力、与患有精神疾病或在监狱的家庭成员生活在一起等不良经历。

  为了研究ace的成本,研究人员将重点放在医疗保健、家人或朋友陪伴受访者使用医疗服务的时间,以及过去一个月里个人无法工作或因身体或精神健康问题或使用酒精或药物而不得不减少工作的天数。

  在估计所使用的医疗保健服务的年度成本时,研究人员考虑了来自卫生部等地方来源的数据。对于生产力损失,他们使用2016年全国工资中位数来估计个人和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损失的时间成本。

  研究发现,经历过至少一次ACE的人的生产力下降成本(679美元)是没有经历过ACE的人的两倍(327美元),而经历过三次或以上ACE的人的生产力下降成本(1597美元)则高出近五倍。

  该论文的主要作者、IMH研究员刘建林博士强调,在研究的11种不良童年经历中,情感逆境(如情感忽视和情感虐待)是如何对新加坡的经济和社会成本产生重大影响的。

  他说:“虽然这些类型的ace不会立即危及生命,但它们会增加以后出现精神健康问题的风险。”

  他指出,例如,与没有经历过ace的人相比,经历过一次此类事件的人患情绪或焦虑症的可能性是没有经历过ace的人的三倍。

  “如果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这些人可能需要更多的医疗资源,工作效率可能会下降。”

  Mythily博士说,童年经历的创伤已被证明会导致慢性压力。

  “如果没有早期干预,受影响的人往往很容易缺乏自我照顾,在调节情绪和建立稳定的关系方面面临挑战。所有这些都会增加身体和精神健康问题的风险。”

  KKH儿童发展部的高级顾问Padmini Yeleswarapu博士说,患有ace的儿童可能会表现出具有挑战性的行为,以应对创伤,他们的学习也可能受到影响。

  九广医院设有家访计划,为有四岁以下儿童接触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家庭提供支援。医院的一个小组对每个孩子的发育、情绪和身体健康以及照顾者的心理健康进行定期评估。

  她说:“及早发现这些家庭,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减轻暴露于ace的长期影响,这是非常必要的。”

  IMH的医务社会工作者为父母被诊断患有精神疾病的9至14岁儿童提供帮助。他们对孩子和家长进行单独的小组会议,对孩子进行单独的会议,对孩子和父母进行联合会议。

  该计划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父母的状况,并学习处理家庭挑战的技能。它还使父母能够更好地了解心理健康问题对子女的影响,并加强他们的养育能力。

  新加坡关爱中心的项目和服务主任Lena Teo在评论这项研究结果时说,虐待的压力会破坏大脑的健康发育,大脑只有在25岁左右才会发育完全。这增加了心理健康障碍的风险,如焦虑、抑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

  Teo还发现,她的一些客户在成年后更有可能采取不健康的行为,比如吸烟或暴饮暴食,作为应对机制。

  此外,一些客户发现,由于工作场所的触发因素,比如看到与施虐者相似的人,他们很难保住工作。

  Teo说,压力管理技术、治疗和社会支持网络可以帮助他们恢复。

  Mythily博士补充说:“我们现在知道ace对个人和经济造成的巨大损失。我们希望这些发现可以帮助提高社区对弱势群体的认识,以减少创伤的影响。”

  本文最初发表于《海峡时报》。复制需获得许可。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研究所,妇女和儿童医院,儿童和青年健康和福利

  分享本文

有话要说...